年近五十的女人,选择从女儿、妻子、母亲的角色里跳脱出来,离婚后回到故乡,试图重新寻找自我与价值,似乎是这个时代并不另类的故事。
1. 在线股票配资平台:许多在线股票配资平台提供了股票配资查询功能,可以通过输入配资账号或手机号等信息进行查询。
但在上世纪70年代,瑞士前卫艺术家海蒂·布赫的选择,充满了离经叛道与勇气。1973年,布赫离婚,从美国前卫艺术中心舞台的洛杉矶搬回故乡瑞士。
那时候,瑞士的女性就业和话语权相对艰难,直到1971年才有选举权。布赫在苏黎世租下一个地下肉铺冷藏室,改成艺术工作室,命名为“博格”。在这个阴暗而安全的地下室里,她更深层地剖析和发现自己,开启一位女性艺术家独立创作和蜕变的旅程。
如今,布赫标志性的作品《博格》就陈列在北京红砖美术馆空阔的展厅里。她用织物、乳胶和珍珠母颜料作为新材料,涂抹在自己工作室低矮的门洞上,待干透后,将完整的乳胶皮撕下来,悬挂干燥,成为一件建筑的“复制品”。这种对建筑进行“剥皮”的创作方式,贯穿了她重要的创作生涯。
生前,布赫没有受到艺术圈的重视。1993年冬天,病重的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想要办一场展览,出版一本画册,都没能实现。但现在,她已经是公认的20世纪重要且被主流艺术史叙事忽视的前卫女性艺术家,其作品中关于性别、社会和政治的重要议题,在今天这个时代,尤其显示出重要意义。
女性的无声呐喊
这场名为“海蒂·布赫:皮囊之上”的展览,是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大型回顾展。
展厅里最醒目的,是飘浮在半空的《宾斯旺格医生的诊室》。这件作品延续了艺术家对各种建筑的“剥皮”,当人们站在作品下方仰望,凝视着早已干燥且已经变色的半透明乳胶壳,像躯壳一样空荡荡地悬挂着,既是忏悔,也是充满仪式感的联想。
展览中的100余件重要作品,包括重新发现和修复的影像素材、布赫早期的纸本绘画、抽象丝绸拼贴、洛杉矶时期的可穿戴雕塑,以及艺术家创作高峰期对人体和建筑的“剥皮”系列。
为了母亲在中国的首个大展,布赫的两个儿子都在线上参与了展览开幕式。大儿子迭戈·布赫现在是一名艺术商人,小儿子梅奥·布赫则成了一名艺术家。
布赫的创作是漫长而耗费体力的过程。迭戈·布赫记得,在他们协助母亲为祖宅做“剥皮”之前,需要精确地测量和记录,把混合了珍珠母颜料的乳胶一遍又一遍刷到墙上、门上、门锁上、台阶上、地板上。“剥皮”的过程极为复杂,甚至因为乳胶材料的不稳定,他们第一次“剥皮”下来的作品不够坚韧,好不容易撕下来的乳胶,放在花园里半年,完全降解到自然中,又不得不重新做一遍。
对布赫来说,房屋是一个躯壳,是皮肤,是可以一层层剥离下来丢弃的,“它也是压抑的、被忽视的、浪费的、失去的、沉没的、扁平的、荒凉的、颠倒的、稀释的、被遗忘、被迫害、受到伤害的。”
房屋是人的栖身之所,人在这里日复一日地度过,是家庭,是港湾,也带有复杂的情感。房屋看似温馨,是家庭的场景,但也预示着对女性的禁锢——一代代女性在房子里生儿育女,付出青春,被压抑、被剥削,蜷缩其中。
在与同样是艺术家的丈夫卡尔·布赫长达十年的婚姻里,布赫养育了两个孩子,同时充当丈夫的艺术助理。她自己的艺术理想、思维和创作冲动,长期让位于母亲、妻子和助手的角色,当她与丈夫因艺术理念不同而分开之后,才开始实验自己最想要的艺术,做出一些具有变革性的、诗意的作品。
她将女性的内衣、长筒袜、枕头、床单和围裙等旧衣物与乳胶、贝壳混合物混在一起,进行防腐处理,在作品表面制造出与肤色相近的质感。这些带有浓厚女性视角的作品,是她作为女性的个人史和文化史,带有极强的性别属性。
她把建筑作为复刻对象,对祖宅进行“剥皮”,并由此走向一条“解放之路”。那之后,她去女子监狱、去曾经关押妇女儿童的酒店等公共领域,对这些建筑物进行“剥皮”。
这种“剥皮”,是一位女性对性别不平等、文化规训和禁锢的反抗,也是无声的呐喊。
解放女性
“她在所生活的时代和境遇中,挣扎着发出声音,去创作艺术。”瑞士驻华大使白瑞谊说,布赫的作品能够来到北京展出,他深感欣慰。布赫在最为活跃的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并不是很出名,甚至屡次被画廊和美术馆回绝。反倒是去世之后,她才引发人们思考,“她的艺术非常了不起,我们能有机会看到这些作品,是如此令人震撼”。
他说,从布赫生活的时代到现在,瑞士已经变成一个平权国家,40%的议员及七分之三的政府官员都是女性,“关于多样性、关于不同性别和人之间的平权,在瑞士仍然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策展人、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则在深度阅读了布赫的作品和资料后,深感不易。“如果布赫一直在主流艺术叙事的闪光灯下,可能不会构建出那么深入的艺术表达。这是充满了抗争,充满了血泪,充满了用身体去进行的一场艺术的运动。”
在展览现场,有一段模糊不清、像素极低的录影带影像,艺术家披着一头金色长发,聆听着儿子的提问,“你为什么要做艺术?”
面对镜头,她给出自己的答案,“我做这些事,没有回报,可能很危险、很傻、很愚蠢,但我必须要做。我想我已经走了很长很长的路了,这很难。”
这段出现在展览上的影像,是1978年17岁的大儿子迭戈·布赫对母亲的提问。当时,兄弟俩是母亲的创作助手,正在帮助她对祖父的书房进行“剥皮”,那是一个相当耗费体力,看起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与价值的事情。
两个儿子跟随母亲回到瑞士,也见证了诸多作品的诞生过程。但他们很怀疑,做艺术有什么用,母亲那么坚持做艺术,究竟是不是真诚的。
时隔40多年,梅奥·布赫理解了母亲的选择,也更加欣赏母亲的作品,“我越来越理解,成为一名艺术家意味着什么,也理解到她作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他认为,因为祖父是建筑工程师,母亲从小在建筑工地跑来跑去,对建筑有着不寻常的兴趣。而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使得她会使用蜻蜓、鱼胶、珍珠粉进行创作,母亲的作品中带有经验、关系和情感,是女性记忆的感官仓库。
在布赫留下的珍贵影像中,她无不是默默地在建筑上刷着乳胶,等待干燥后用尽全力剥下来,以羸弱而衰老的身体拖着乳胶皮走向镜头远处。
她在生前并不受重视,却在去世后真正迎来自己的时代。如今,她的作品被世界各地众多博物馆和藏家所收藏。
在她的作品中,人们看到19世纪的建筑碎片,读到女性、本土化以及个人或集体的经历和记忆。她的艺术遗产,既是一种富有远见和美学的证明,也是从自身世界解放的过程。
(图片由红砖美术馆提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吴丹
艺术市场新生态观察 相关阅读 办展频率前所未有,浙江县域发力会展业多地办展频率大增,针对性政策陆续出台。
昨天 21:52 神秘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雅各布·罗斯柴尔德去世,享年87岁他被誉为卓越的金融家,对艺术与文化有着深厚的热爱和独到的见解,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公仆和环保事业的积极推动者。
02-27 15:15 上海博物馆东馆盛大开幕,掀开三星堆古蜀文明神秘面纱2月2日,上海博物馆东馆启用首日,“中国古代青铜器馆”率先开放,“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三展也盛大开幕。
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 02-02 16:37 以宇宙为题的展览,AI和艺术家如何回应?《星辰之子——中国探月航天艺术展》这一结合艺术与科技的展览,展示了艺术家和人工智能想象中的宇宙图景,以及人类对宇宙探索的现实进程。
艺术市场新生态观察 01-24 20:22 中国经贸类展览业呈现全面恢复态势配资网络配资炒股中国经贸类展览业呈现全面恢复态势
01-11 13:11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